大豆成熟后,常有籽粒发育不完全,甚至只有一个小薄片,这样的豆粒称为秕粒或瘪粒。大豆秕粒的数量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。其发生原因有以下几点:
大豆秕粒与品种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有很大关系,一般三四粒荚多的品种,荚数多的品种,秕粒较多。
引入品种也可能因为不适应引入地的气候而产生大量秕粒。
大豆如果选用偏晚熟的品种,由于鼓粒时温度已较低,严重影响鼓粒速度,因此诱发空秕粒。一般早中熟品种发生空秕粒的现象较轻。
生长发育期间的旱、涝灾害是造成高秕粒的关键因素。大豆花荚期降水量以180mm为***佳。在大豆花荚期,涝害比干旱危害更大,尤其是内涝灾害、空秕率、倒伏率均高。
另外,如果播种期干旱,就推迟播种,使出苗期延后,减少了大豆生长发育期间能量的积累,也会造成大豆空秕粒。而后期如遇低温,影响大豆灌浆速度,同样会造成较高的空秕率。
在低海拔地区,7月中旬至8月中旬正处在长日照高温条件下,长日照延缓大豆籽粒发育,而高温则促进豆荚迅速发育老化,结果是大豆多花多荚而不实。
大豆开花后养分消耗多,有的农民间套作大豆时不施肥,也不追肥,导致大豆盛花后期营养不足,叶片过早退黄。株矮,茎细、叶小,使晚荚或同节花簇的弱荚不实。常发生在坡瘦地、多花多荚品种中。
土壤缺硼和钼是大豆空秕的另一个主要原因。硼和钼是大豆发育必须的微量元素,与荚果形成关系密切。如土壤耕作层硼和钼的含量低,种植大豆时不追肥,势必增加大豆的空秕率,特别是重茬种植大豆,单株空秕率逐年增加。氮肥过量,田间荫蔽,植株高、节间长,营养生长过旺,花荚稀少,形成空荚、半瘪荚,且成熟期推迟。在多雨、日照不足的年份尤为严重。
土壤板结,氮肥过量,苗荒苗弱,密度过大,均会影响大豆植株的通风透光,从而减弱光合作用,导致荚而不实。大豆开花后,若遇到较长时间的干旱伏旱,会使大豆叶片蔫萎,枯黄,幼荚停止生长,甚至全株死亡。在耕层浅,缺乏水源浇灌的地块,大豆荚而不实更为严重。
由于晚播或播种晚熟品种,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尚在开花的地块,因秋风秋雨,气温下降,大豆叶片光合作用减弱,幼荚发育缓慢或停止,高寒地段常有发生。
夏秋季大豆发生病毒病使叶片皱缩,幼荚畸形不实,大豆食心虫为害,造成虫眼、空瘪荚。
文章来源:《大豆优质高产问答》
图片来源:豫煌种业 网络截图,侵删